專為低年級孩子設計,透過齒輪、滑輪、槓桿等積木組裝,
讓孩子像小小工程師,玩中學物理,訓練手眼協調與邏輯力!
在帶領 ESM 活動中,學會依據學生年齡與手眼協調能力進行分組與教案調整。有些年幼的學生在組裝齒輪與槓桿時會遇到困難,我便嘗試以圖示步驟或拆解任務方式降低難度,同時收集學生完成時間與錯誤率作為後續優化依據。這部分與我所學的資料分析技能相輔相成,例如使用簡單表格記錄與觀察不同學生的學習進程。
動手打造更進階的機構,搭配主題任務激發創造力,
孩子能設計橋梁、起重機、變速車,
學習結構力學與創意應用,從建造中學會分析與解決問題。
面對年齡較高、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,在 SPM 課程中引導他們探索結構強度、平衡力等進階概念,並設計小挑戰任務(如最長橋樑、最大承重)。將學生的挑戰成功率與常見錯誤進行分類,並用基礎統計方式製作回饋表,協助教師做後續教學調整。這樣的資料整理與可視化,以便後續調整使用。
圖像化程式配合感測器與馬達,
讓孩子設計動物園、音樂裝置等趣味作品,
簡單易懂卻充滿成就感,是邁向編程世界的第一步!
WeDo 是進入感應器與機器人程式邏輯的起點。部分孩子能很快理解感應器如何控制馬達,但也有些孩子需要更多圖像輔助。嘗試以流程圖方式協助他們理解邏輯運作,並觀察哪種呈現方式成效最好。這與我們系上強調的「資料導向決策」理念密切相關。
融合邏輯編程與感測判斷,
設計能偵測顏色、追蹤路線或避障的智能機器人。
也培訓參賽選手挑戰 WRO、FLL 等比賽,勇闖世界舞台!
EV3 課程學生普遍年齡較大,具備初步程式思維。會觀察他們如何解讀任務指令與設計程式邏輯,並記錄常見問題點。在此過程中,學會將問題類型分類,並進一步建議教學流程調整,例如先導入變數與迴圈概念再進入感應器整合,讓教學節奏更貼近學生理解步調。
Free AI Website Maker